1.中学生学业负担问题调查报告
中学生要学会社会调查,因而也必须学会写调查报告。
调查报告的含义、特点和作用 调查报告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后写成的书面报告,是反映调查研究成果的一种文体。它有的供报刊发表,有的供机关工作之用。
/ 调查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凭借事实阐明道理,从叙述的事实中引出道理,从剖析事理中引出某种科学结论。有的调查报告概括出贯彻执行方针政策的成功经验;有的得出解决矛盾的有效办法;有的从解剖典型中,探索出事物发展的规律,结合面上的材料,推断出事物发展的趋向,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执行各项方针政策。
正确的路线、方针和政策的形成,有赖于对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和历史的深刻了解;我们要正确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,也必须了解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。可以说,落实党的政策,扶植新生事物,树立先进典型,推广先进经验,纠正错误倾向,都必须进行调查研究。
调查报告的种类 调查报告的类型,常见的有如下几种: 一、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 二、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 三、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/四、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基础——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调查报告的基础,调查研究的好坏,关系到调查报告质量的高低。因此,写调查报告,必须重视调查研究工作。
调查研究,应做好调查前的准备。首先,在理论上、思想上武装自己,即学习与调查对象有关的方针政策、上级指示;查阅有关的信息、情报、理论和资料。
其次,在调查意图基础上拟订调查提纲。提纲主要包括:调查的目的要求;调查的对象、要点和项目;调查的方法、时间、进度的安排以及调查表格的制定等。
调查研究,应注意调查的态度和作风。要力求作到“八戒”:一戒先入为主,主观片面;二戒粗枝大叶,笼笼统统;三戒以假当真,移花接木;四戒以偏概全,捕风捉影;五戒手脚不勤,五官不灵;六戒走马观花,隔岸观火;七戒亲朋领导,唯亲是从;八戒好好先生,拉拢奉承。
调查研究,要讲究方法。可以直接调查,即同调查和采访对象本人交谈、询问;可以间接调查,即同调查和采访对象的亲属、领导、同事,打过交道的单位、部门或同志,甚至反对过他的人了解、调查;可以用典型调查法,即抓典型,解剖麻雀,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;可以用统计调查法,即着重数量的调查,等等。
2.如何 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 结题报告
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
一、研究背景
中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,这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,而且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由调查结果显示,现在的学生负担确实很重,而且家长的压力也很大,所以学生的学业负担来源于家长、学校以及老师的压力三座大山,压得学生几乎无法喘息,这三座大山的根源在于我们应试教育的考试评价制度,分数高于一切,在这样的情况下,来自各方的压力自然让学生承受不了。对于数学教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,要提高学生对数学题的应变能力,就要做到有效的课堂教学和优化的课后作业。
二、研究意义
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,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部分,一份有效的作业,不仅可以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,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,数学作业的优化性还有提升空间,要是做的好就能明显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。
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
数学课外作业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,意在通过适当的课外作业使课堂知识再现,使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应用,让学生通过练习及作业对知识举一反三、融汇贯通。
减少作业负担,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训练题目和作业题目的选择上动大量的脑筋,花费了大量的精力。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爱好,选择了一些能让学生动手动脚动嘴动脑的课外作业,比如某一地区或某一范围内的调查报告,可以让有兴趣的同学自主结合,共同完成,做到要求要明确:目标明确,深入实际,材料真实,结论清楚。课堂学习目标一定要明确,尽量减少甚至杜绝临时性作业,这也是减负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。坚持教师改变观念,在有效课堂上下功夫,提高认识,以建设高效、和谐课堂为目标。
优化数学课外作业就是针对学生的实际,教师从“茫茫题海”中经过认真搜集、精心筛选,找出适合不同类型、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习题,经过编辑、加工和整理成为课外作业。既要求作业质量,又把握适当的数量。
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
第一阶段:准备阶段。
成立课题小组,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信息,制定高中学生课业负担产生的原因调查问卷,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,深化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,确立课题实施的途径和方法,制定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;明确研究内容的核心概念、主要理论依据、研究实施的方法和途径等。
第二阶段:研究实施阶段。
通过问卷数据统计、分析、家访、与学生谈话、与教师领导交流,分析高中学生课业负担产生的原因,通过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,研讨探究,如何精选例题,筛选有效作业、控制作业量的方法与策略,并加以实施、验证、总结。针对高中学生课业负担产生的原因,制定相应的策略。运用赏识教育、成功教育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理论指导教师转变角色、向课堂45分钟求效率,同时研究总结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理论与方法。编写适合学生的作业习题册及月考模考试题,让学生在有限的习题中尽可能地掌握所学知识。
第三阶段:成果展示阶段。
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整理、归纳、总结、分析,撰写研究报告、完成课题研究成果的编汇工作。根据编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,并撰写结题报告。
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
1.研究报告,研究论文。
2.经验总结材料:阶段性总结材料,结题总结材料。
3.汇编优化不同课型数学作业的案例、课件、研究心得与随笔。
3.学业负担的问卷调查问题可以有哪些
经过数日的问卷及网上调查,青羊区针对学生作业情况的调查结果今(4)日出炉。调查结果显示,60%的学生认为压力大的原因在于课外学习过多,因而造成玩耍时间偏少,少数学生因此感到“很不愉快”。
多数人“还可以适应”压力
此次调查,青羊区教育局向辖区内的中小学共发出了3700余份问卷,同时,还在本网作了网络调查。调查结果中,有40%的学生认为学习比较轻松,59%的人则认为“还可以适应”,只有1%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“非常大”。
97%的孩子都参加了课外学习
而感到压力过大的原因则主要在于校外学习过多(占60%),认为作业太多的占32%,认为“课文难度太大”的占8%。其中,有20%的孩子除上学外,还参加了4种课外学习,25%的孩子参加了3种课外学习,还有24%的孩子参加了2种课外学习,只有12%的孩子参加了1种,而参加了4种以上课外学习的孩子竟然达6%,仅3%的孩子没有参加任何课外学习。
压力大 5%的孩子“很不愉快”
校外学习多,自然而然的,55%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父母。39%的人认为压力来自于自己,仅8%的人认为学习压力来自于老师。在这种环境下,感到很愉快的的孩子有40%,比较愉快的有55%,很不愉快的孩子有5%。
最讨厌机械、重复性的作业
在问卷中,学生们将“听写、练字、抄课文”(机械、重复性的)等作业认为是最不喜欢的作业类型,而“观察动植物、体育作业、循环日记”等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作业类型。
多数家长愿意给孩子“减负”
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,77%的家长认为限制作业量有利于孩子减轻课业负担,其余23%的家长则是持相反观点。有家长认为,应该“减负”,因为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已长达10小时,如果孩子负担过重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。“应该让孩子多玩,愉快、宽松的环境才是孩子发展的土壤。”
给孩子压力是“不得以而为之”
有家长对“减负”不抱乐观态度。他们认为,“根据现状,孩子的负担不重,比较合适”。也有家长认为,“现在已经做的是最基本的练习了”。就是应该给孩子布置一定量的作业,这样,可以“培养孩子的责任感”。有家长认为,中小学生的压力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——人口过多,就业过难,社会竞争急剧陡增,必然导致压力层层下压,“不断给孩子加压,是家长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”。
改革教育体制才能从根本上“减负”
有的家长目光长远,他们认为:只有国家取消或改进考试制度,尤其是高考,否则减负只是空谈。也有家长认为不应该给孩子安排过多的兴趣班,不要给孩子太多的课外负担。“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,全面评价学生,改变名校的录取方式等,才能治本。
4.关于中学生减负的调查报告
对中学生减负现况的调查 一、选题背景 近几年有识人士呼吁“中小学生负担过重!应还孩子五彩的童年。”
教育行政部门为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也紧急制定了相关政策,提出“减负、提质”的口号,即减轻学生负担,提高教学质量。但事实上这些政策是不是得到切实实施呢?实施情况又如何呢?我们想做一下调查,所以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。
二、资料介绍 首先,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减负。减负就是减轻学生之课业负担、经济负担,杜绝有偿家教。
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书本多、课程多、作业多、考试多、补习多、竞赛多,学生每天学习时间过长,睡眠严重不足。这已使学生不堪重负,而且越来越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,危害极大: 1、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。
2、损害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。 3、加重了群众负担,损害了政府和教育的形象。
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,使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。中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,中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,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,关系到国家、民族的前途和命运。
中小学生负担过重,违背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,是一种狭隘教育观念的反映。这种忽视全体学生、全民族和全社会长远的根本利益的行为如不根本改变,势必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,影响我国亿万劳动者素质和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。
因此,政府有关部门才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来减轻学生的负担。 三、调查目的 了解减负的实施进行情况,调查同学们的看法,并提供合理的方法给各位学生,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。
四、探究的主要方法 口头:到学校周围,口头调查。 书面:用卷面调查方式向某些同学发放。
网上:发布调查到论坛上。 五、活动过程 (1) 准备阶段: 写好卷面调查,安排好口头调查的内容、范围,进行人员分工,做好网络调查的准备。
(2) 实施阶段 ① 口头宣传调查:到各个校园随行调查几个学生,并做好记录。 ② 书面答卷调查:有组织性的分发问卷给各个班级。
③ 网上评论调查:发布帖子,时时关注情况。 (3) 总结阶段 回收好各个数据、建议,和组员讨论,写好报告。
六、分析现象(请先参阅我们的问卷) 1、你在听课过程中,对上课的内容有兴趣吗? 结果发现,较多同学选择有兴趣(包括很有兴趣、一般和较有兴趣),这说明减负的实施情况还是不错的,同学们对上课有了兴趣,自然学习效率就会提高。减负实施后,可以说这一点已经做到了。
2、你觉得作业难不难完成? 这个问题可能有些同学由于水平不同,所以选择的答案不同。我们可以把这些同学分为几类: (1) 喜欢学习的同学(能够轻松完成作业,觉得并不难) (2) 处于中游的同学(能掌握一定的知识,但对某些作业难以完成) (3) 讨厌学习的同学(没有掌握知识,做起题目来当然“下笔维艰”) 减负实施之后,对同学们的要求更高了,需要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。
而这又在于自己的学习态度与平时的积累,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作业,达到作业的目的。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体现。
3、作业量多不多? 这个调查反映了同学们对作业量的看法,大多数同学认为作业适中,而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多,只有极少部分同学觉得作业很少。从这可以看出,减负确实达到了减少作业量的目的,同学们都认为作业量正好,能够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。
4、是否愿意参加第二课堂(包括课外学习、补课)? 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,但是如果被逼参加,那就适得其反。从调查中可以看出,同学们对第二课堂有不同的看法,有的认为它丰富了课外的知识,而有的却认为它加重了学习的负担。
只要你以认真的态度对待,其实适当参加第二课堂还是有益的。 5、你觉得学校在减负方面做得怎么样? 看了这个结果,着实让人感到实施减负的长远和艰巨,学校虽然出台了不少措施,但是还是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,都觉得学校做得一般。
有20%的同学还认为学校做得差。看来学校应该增加一些具体、有效的措施,使同学们能够信服。
6、你理想中的学习环境是什么样的?简单描述一下。 同学们对作业,学习环境和老师都不很满意。
作业方面,同学们都认为作业应该有效、少量。而大多数同学都写出对好的学习环境的渴望,说要快乐地上课,纪律要好,大家热情要高,上课轻松,不呆板。
还有同学认为老师应该更风趣幽默,有更多的教学方式,寓教于乐。 7、减负真的把“负担”减了吗?如果是,请说说减负对你有什么好处。
如果不是,请你提一些建议和意见吧。大家基本上都认为没有减掉,这令我们非常吃惊。
这几年一直在搞“减负”,但是同学们都没有满意。同学们的建议还是围绕着作业提出的,都说作业太多了,没有喘息之机。
还有些同学说希望更多的休息时间,比如说早上迟一点上课等等。 七、结果总结 通过我们的调查,发现减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,这点得到了大家的肯定。
但是,我们也发现很多同学还认为减负减得不彻底,学校出台的政策还不怎么具体、有效,在作业、学习环境和老师这几个方面都提出了建议。减负说得很好,但是更重要的是落实到。
5.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某中学对本校学生
解答:
解:(1)5÷10%=50
这次被抽查的学生有50人;
(2)如图所示;50-35=15
(3)中位数在80至100分钟这一小组内;
(4)由样本知,每天完成课外作业时间在80分钟以上(包括80分钟)的人数有35人,占被调查人数的
35
50 =
7
10 ,
故全校学生中每天完成课外作业时间在80分钟以上(包括80分钟)的人数约有3600*
7
10 =2520人.
6.关于中学生减负的调查报告
对中学生减负现况的调查 一、选题背景 近几年有识人士呼吁“中小学生负担过重!应还孩子五彩的童年。”
教育行政部门为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也紧急制定了相关政策,提出“减负、提质”的口号,即减轻学生负担,提高教学质量。但事实上这些政策是不是得到切实实施呢?实施情况又如何呢?我们想做一下调查,所以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。
二、资料介绍 首先,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减负。减负就是减轻学生之课业负担、经济负担,杜绝有偿家教。
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书本多、课程多、作业多、考试多、补习多、竞赛多,学生每天学习时间过长,睡眠严重不足。这已使学生不堪重负,而且越来越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,危害极大:1、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。
2、损害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。3、加重了群众负担,损害了政府和教育的形象。
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,使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。中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,中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,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,关系到国家、民族的前途和命运。
中小学生负担过重,违背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,是一种狭隘教育观念的反映。这种忽视全体学生、全民族和全社会长远的根本利益的行为如不根本改变,势必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,影响我国亿万劳动者素质和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。
因此,政府有关部门才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来减轻学生的负担。三、调查目的 了解减负的实施进行情况,调查同学们的看法,并提供合理的方法给各位学生,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。
四、探究的主要方法 口头:到学校周围,口头调查。 书面:用卷面调查方式向某些同学发放。
网上:发布调查到论坛上。五、活动过程 (1) 准备阶段:写好卷面调查,安排好口头调查的内容、范围,进行人员分工,做好网络调查的准备。
(2) 实施阶段① 口头宣传调查:到各个校园随行调查几个学生,并做好记录。② 书面答卷调查:有组织性的分发问卷给各个班级。
③ 网上评论调查:发布帖子,时时关注情况。(3) 总结阶段回收好各个数据、建议,和组员讨论,写好报告。
六、分析现象(请先参阅我们的问卷)1、你在听课过程中,对上课的内容有兴趣吗?结果发现,较多同学选择有兴趣(包括很有兴趣、一般和较有兴趣),这说明减负的实施情况还是不错的,同学们对上课有了兴趣,自然学习效率就会提高。减负实施后,可以说这一点已经做到了。
2、你觉得作业难不难完成? 这个问题可能有些同学由于水平不同,所以选择的答案不同。我们可以把这些同学分为几类:(1) 喜欢学习的同学(能够轻松完成作业,觉得并不难)(2) 处于中游的同学(能掌握一定的知识,但对某些作业难以完成)(3) 讨厌学习的同学(没有掌握知识,做起题目来当然“下笔维艰”) 减负实施之后,对同学们的要求更高了,需要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。
而这又在于自己的学习态度与平时的积累,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作业,达到作业的目的。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体现。
3、作业量多不多? 这个调查反映了同学们对作业量的看法,大多数同学认为作业适中,而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多,只有极少部分同学觉得作业很少。从这可以看出,减负确实达到了减少作业量的目的,同学们都认为作业量正好,能够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。
4、是否愿意参加第二课堂(包括课外学习、补课)? 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,但是如果被逼参加,那就适得其反。从调查中可以看出,同学们对第二课堂有不同的看法,有的认为它丰富了课外的知识,而有的却认为它加重了学习的负担。
只要你以认真的态度对待,其实适当参加第二课堂还是有益的。5、你觉得学校在减负方面做得怎么样? 看了这个结果,着实让人感到实施减负的长远和艰巨,学校虽然出台了不少措施,但是还是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,都觉得学校做得一般。
有20%的同学还认为学校做得差。看来学校应该增加一些具体、有效的措施,使同学们能够信服。
6、你理想中的学习环境是什么样的?简单描述一下。同学们对作业,学习环境和老师都不很满意。
作业方面,同学们都认为作业应该有效、少量。而大多数同学都写出对好的学习环境的渴望,说要快乐地上课,纪律要好,大家热情要高,上课轻松,不呆板。
还有同学认为老师应该更风趣幽默,有更多的教学方式,寓教于乐。7、减负真的把“负担”减了吗?如果是,请说说减负对你有什么好处。
如果不是,请你提一些建议和意见吧。大家基本上都认为没有减掉,这令我们非常吃惊。
这几年一直在搞“减负”,但是同学们都没有满意。同学们的建议还是围绕着作业提出的,都说作业太多了,没有喘息之机。
还有些同学说希望更多的休息时间,比如说早上迟一点上课等等。 七、结果总结 通过我们的调查,发现减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,这点得到了大家的肯定。
但是,我们也发现很多同学还认为减负减得不彻底,学校出台的政策还不怎么具体、有效,在作业、学习环境和老师这几个方面都提出了建议。减负说得很好,但是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处,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,让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生活范文网 » 关于课业负担的调查问卷报告(中学生学业负担问题调查报告)